2023年以产业链出口对抗出口下滑

30多年前、那些主张全球化的国家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20年来对全球化的努力推进、全球化进程可以说突飞猛进,一路高歌的走到了2019年,也就是疫情发生的那一年;尽管这30年来国际市场存在着国际贸易不平衡、以及由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别所带来的贸易摩擦,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还处在正常运行的范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一时间,各国工厂关闭、海运停业、劳工被困在家中不能出来工作,这就导致分散在不同国家的产业链或部件生产商不能及时把部件或产品交给订货商,结果就是订货方不能以契约时间把产品提供给市场上的用户,因此也导致了一系列违约责任和信用成本的问题发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国家在疫情突然发生时甚至连口罩这么简单的产品都无法生产…疫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让那些反对全球化的国家看到了机会,也找到了借口,他们以此作为有利的例证、证明全球化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伤害,有些国家当局还借此理由强调某些国家供应链的脆弱,来说服那些在海外特别是在我们中国投资的企业回归本土,为此,他们还制定了产业回归政策以及资金补助政策;

随着我国的疫情得到控制、国际通商以及人员往来逐渐恢复,可是有些产业可能不但没有复工复产,而是加速地按照他们的产业战略调整国际供应链,国际供应链的调整就会带来产业链的变化,一些企业的外移也会给我们国内的供求市场带来巨变,同时也影响中国整体出口的总量;

虽然有些企业和国家想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但有一些产业的产品想迁回到他们本土生产也不太能实现,有些国家高额的生产成本根本无法支持那些附加值低的低端产业链产品,因此、这些企业不得不迁移到那些地理位置离自己国家较近、除海运外最好有应急陆路运输的国家、以及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以保持较少的非产业性冲突;如美国企业的地缘国家墨西哥以及部分南美国家,欧洲可以利用东欧一些不发达国家,日本则利用东南亚各国,因此机加工以及部分设备加工将转移到产业链正在完善的印度和越南等国家。

随着有些国家要建立新的国际供应链,我们国家2023年的出口将面临挑战、尤其2023下半年出口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为此、我们中国出口企业应早日调整出口战略和国际市场争霸战术,尽早利用我们中国产业的绝对比较优势控制现有的国际市场、以及通过出口的战略调整,扬长避短地扩大一些产业出口、放弃另一些产品做出口的努力!

直接简单的看,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加工、流水线的产品组装、制鞋等这样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产业、我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竞争力,但是我们有成熟的产业链,有完整的配套能力,不论是成套生产线还是单机加工设备、我们都有绝对的比较优势,我们可以从一块土地开始、完成设计生产线、设备加工、装机、调试、部件供给、原材料供给等所有生产必须的流程;而那些正在努力发展工业的国家、以及那些接受供应链转移的国家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都是从产业链低端开始进行的,我们中国的成套设备、机电产品、以及装配能力正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需要、而发达国家又不能大量提供的产品,此时、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努力去做交钥匙工程项目的出口、以及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用的单机设备、部件加工、机械易损件的加工出口、我们中国企业应承接供应链转移过程中的关键中间环节、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转移过程中的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脆弱的供应链”就是供应的不确定性,采购商担心的是“今天我买你一台设备、明天这台设备的一个小轴承破损后,我无法确定能在你那里在买到同样的轴承进行更换,难道我要因为一个小轴承就要停掉一台设备甚至一个生产线吗?”

为了打消采购商的担心,我们中国设备与生产线制造商应该以主机厂为龙头、整合所有的部件供应商一起,在主机厂销售设备的同时把部件供应商也提供给客户,这样采购商就可以安心的购买我们的设备,同时也促进了零部件的出口,提供零部件的企业往往都是以机加工为生产力,这些机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作为出口设备的一个部件而导入后来的加工产品,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带动中国机加产品的出口;如果我们能多方面的,在各个生产加工领域出口成套设备、装备能力、以及单机并携带对应的部件加工商、就能大大的抑制正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印度和越南,就能在国际供应链转移的过程中获得较稳定的中间地位;

国际供应链调整,需要从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转移中获得收益、产业链转移的同时会刺激对应的市场需求增长,国际供应链转移需要时间,此时我们中国机械加工、机电设备、成套设备、装备能力这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应整合在一起走出去!


因时顺势拓展外贸商机

2022-12-09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是传统外贸旺季的四季度,却遭遇了“旺季不旺”的尴尬境况。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仅为0.1%,连续2个月出现下滑,“订单不足”已让不少外贸企业感受到大雪时节的阵阵寒意。

受外需走弱、对比基数高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速下滑本在意料之中,但从年中的两位数增长下探至如今的0.1%,数据的急速跌宕还是令市场人士忧心忡忡——这是外贸持续高位运行后的正常回调,还是意味着下行通道的开启?

在外贸行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曾多次出现过类似状况。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外贸历经市场风雨洗礼后,已建立起门类齐全、配套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近年来,国内部分行业出现了订单流出和产业外迁的现象,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当中的地位依然是稳固的,短期内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动摇。

从外贸规模看,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运行总体稳中有进,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进入11月份以来,我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承压,同时去年年底高基数影响逐步显现,月度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外贸与全球经贸发展的整体走势是基本一致的。

最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印证了上述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50%,表明全球制造业仍面临较大收缩压力。目前,全球经济深受增长乏力、地缘政治风险、通胀高企以及缺乏新增长点等困扰,预计明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全球贸易增长动能也将随之下降。

不过,全球贸易动能下降并不代表没有商机,我国外贸业从市场摔打中成长起来,不仅先天具备较强的韧性,而且善于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疫情发生以来,得益于我国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稳外贸政策以及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等,外贸行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挥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实现了来之不易的逆势增长。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疫情格局改变,我国外贸结束了普涨行情,行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分化趋势,特别是在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订单萎缩的情况下,太阳能及取暖设备、工业激光机械、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出口却在加速增长。

对于部分外贸细分市场的亮眼表现,有专家认为不排除受短期偶发因素及世界杯球赛等热门事件的影响,但长期看这也有其必然性。特别是近年来,外贸企业对数字化技术和平台的重视以及运营能力的不断提高,捕捉海外市场突发需求的敏感度和响应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中国制造凭借可靠的技术和丰富的落地经验,仍有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到市场红利。

除快速反应与集成能力外,性价比仍是我国产品畅销海外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全球疫情和经济滞胀等背景下,消费乏力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形下,高性价比成为消费者更加看重的考量因素,也将是推动国货消费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动因。

当然,高性价比的背后离不开我国外贸产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外贸企业履约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都将有助于巩固和提升我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单月数据的波动,不改外贸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我国外贸须因时而变、顺势而为,通过更深层次更有力度的扩大开放,确保外贸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大推动力。 (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2022-12-20
文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