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智能时代的企业思考 | 2023年03月20日 阅读模式

数据智能时代的企业思考

时代就是那个时间点或在那时间点后的一段时间所存在社会行为总和、包括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力、价值观所决定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等多个因素,但综合起来分析、最能影响时代的因素莫过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力,因为生产力与价值有关联、而价值是形成价值观细胞和构成的要素,各方价值观构成了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总和就是一个时代;

生产方式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而生产工具又决定着生产的组织形式。不论是种田、制造工厂还是提供服务的公司,其生产方式都决定着它们的构造和组织方法,与生产方式相符的组织结构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如果将以牛马为动力的生产方式应用到以机械为动力的生产方式的农业生产上,农业机械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必须改变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适应新生产工具的应用。生产方式和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劳动的社会关系,因此生产工具的改变会影响所有方面,所以人们说技术推动了人类的改变(也可称之为进步)。

人类在农业文明沉浸的几千年中,人力和畜力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主宰着农业社会,人类以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构成了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家庭关系等,以这些关系为基础又形成了民俗和习惯、这些民俗和习惯就是文明的体现。农业文明维系到了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诞生了,为了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设备,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变化,各种服务性产业如银行金融和市场营销也因此出现,为了适应大规模高效生产,社会分工开始细化,社会分工细化就是说“你做你擅长的,而不是你做所有的”,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带来了高效和大规模的生产。随着工业化之后产业的进一步细分,生产者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此时,各个独立生产单元之间的高效沟通是每个独立单元存在的前提,沟通速度决定了生产效率。

互联网是高效沟通信息的最有效方式。如果忽略技术障碍以及各国的信息壁垒与有偿服务等互联网中的信息传输障碍,互联网可以在一秒钟内把信息传导到整个地球,因此,网络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网络高速传导信息收缩了地球的物理空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远程连接其信息源(也就是数据库)进行沟通或实现商业活动。这种高效沟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力,价值也驱动人们进入网络,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沉浸于网络中。因此,企业不得不使用网络,不使用网络就像到了机械时代还在使用牛马耕田一样低效;

网络的高效与便利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人们已经将所有的信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或个人主机中。不论是网络服务器还是个人主机,只要在网络上,就都是信息源。因此,网络上存储着任何方面的人类信息,这些海量信息吸引了那些开发者,人工智能因此诞生,从此人类社会从网络时代进入了数据智能时代;

如果说网络时代给每个人都有机会方便地阅读浏览他人的信息、包括科技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信息、销售信息、个人情绪信息等等,那么数据智能时代就提供给人们每个问题的针对性答案、包括解决方案,方案结果中就包括了从头到尾的每个环节的细节,比方说,当你要购买一个设备,他会给你推荐最适合你的设备,并且告诉你哪家的设备最适合你,其次是哪一家等,还能告诉他们的差别等,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有些技术职业对企业将不再重要、有些人的头脑不再需要、数据智能会把所有的最好信息整合起来帮助你分析和决策、而不再是需要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大脑;

数据智能对人类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巨大的考验、产品生产中生产知识和产品知识变成了第一重要的要素,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整合网络现存数据的智能、智能整合数据的前提条件就是知识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所有那些“无知生产、无知销售”的数据都不会被智能采用或推荐,数据智能的广泛性和知识性会把人类的竞争推高到知识性和专业性竞争的疆域中;

人类已经迈进了数据空间、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数据空间构建的相对应社会空间和产业空间、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改变,我们每个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时代遗落;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经历了几千年、从工业时代到信息社会用了200多年、而从网络信息时代到数据智能时代只用了几十年,我们不难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维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在飞速发展,然而可怕的是、人们还没来得及改变那几千年农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美感和价值,还生活在没有完全走入工业社会思维的后农业时代,数据时代的思维已经来到!


全国人大代表马玉红:贸促视角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3-09   来源: 中国贸易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教育改革、科技创新等热点议题,积极建言献策。这其中,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贸促会会长马玉红结合自身工作,为两会现场带来独树一帜的贸促声音。

当前,海外高通胀、全球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增大、地缘冲突以及全球贸易摩擦频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马玉红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面对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我国可以发挥国际商协会的积极作用,促进开放性经济可持续发展。

她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商协会组织是新发展格局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既发挥着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又有着政府和企业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是加强和改善经济管理和市场治理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商协会可以进一步发挥好其在畅通经济循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运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建议支持国际商协会充分发挥好“民间外交”作用,与国际性、国家级商协会开展对话交流,探索达成新的国际共识与机制;完善相关部门与国际商协会定期会商机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同时,支持国际商协会利用好多边、双边商务理事会机制,促进自贸区政策和监管创新,畅通要素流动;持续加强RCEP等自贸协定宣传推广和企业培训,创建统一的自贸协定应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搭建高能级经贸促进平台。支持在中国贸促会建立汇集国际商协会独特优势资源的、统一的国家级决策咨询应用型智库,鼓励引导国际商协会参与国内国际行业标准制定,参与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

良好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马玉红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营商环境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外资企业反映项目落地推进周期较长等问题。为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发挥涉外群团组织独立第三方作用,扎实服务好外资企业,助力提升营商环境。

马玉红表示“外资企业占比不到全国企业总数的3%,创造了全国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和近1/10的城镇就业。外商投资有助于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市场化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更好满足老百姓消费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她向记者介绍,营商环境对外资企业来华发展兴业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法,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引资规模依然保持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涉外群团组织作为独立第三方,为服务外资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根据国务院相关要求,牵头成立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发挥亦官亦民身份优势和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职能优势,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2022年,全国贸促系统共收集外资企业诉求6000多项,其中已有4000多项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举办外资企业座谈会、优化营商环境对话会等1600多场,有力保障外资企业在华的正常生产经营。

为了更好发挥涉外群团组织的相关作用,马玉红建议,支持涉外群团组织进一步加强与跨国公司、外国商协会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并广泛深入外资企业开展调研,研提政策建议,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更多可预期的稳定的惠企政策。同时,支持建立涉外群团组织综合数字服务平台,建设营商环境监测体系,将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职能在涉外群团组织常态化固定设置,协助政府部门依法依规解决处理好外资企业的问题。此外,建立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专班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好外资项目落地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而在进一步强化法治监督保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马玉红则表示,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影响营商环境。根据相关调研数据,在企业诉求中,反馈涉及政策落实不连贯、行政审批程序复杂、制度出台流程不规范等内容的占20%左右。制度有效运行缺乏完整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公民监督制度尚未细化、监督程序较复杂,社会团体作为独立的监督力量发展不足、舆论监督经验不足等。两公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对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督促激励机制不完善、职责规定不够明晰等。

为此,她建议,健全科学统筹、高效运行的法治监督制度,优化和改善体制内、外监督的对接机制;切实发挥两公律师的内部监督作用,协助完善决策的制定与执行;规范两公律师职业管理,健全相关立法,完善保障机制,提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