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高起、是中国出口从后院包抄的机会 | 2024年11月20日 阅读模式

贸易壁垒高起、是中国出口从后院包抄的机会

一些国家开始建立更强的贸易壁垒、以此阻止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表面上,这看起来对中国出口不利,但实际上也是好机会;

通常情况下,设立贸易壁垒的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服装鞋帽、日用消费杂货等终端消费品,或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加工生产的设备,这些设备会回销到本国或全球市场,比如汽车等。忽略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实际上,贸易壁垒直接影响的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日用品和其他终端消费品。尽管这些产品的出口量很大,但这些产品已经走到了没有利润的边缘,且随着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入科技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工作,同时企业的生产加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变得不可持续了。更何况,越南、印度、墨西哥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能够提供更为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这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了价格压力。因此,即使没有贸易壁垒,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早就是夕阳产业了,贸易壁垒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些产业的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贸易壁垒可能不但损害不了中国出口、反而可能使中国转变成为机电产品以及生产设备的出口大国、并因此带动设备部件以及材料出口,贸易壁垒反而能推动中国出口产业的升级。

通常来说,改变出口结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出口本质上是国际分工带来的结果,在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际分工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大的变化。即使国际分工有所调整,通常也是在自然演变中平稳过渡的过程。因为国际分工变化一般都是、伴随着不同经济体发展、各经济体不断调整其位置和角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然而连续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然而,贸易壁垒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自然演化的进程,重新划分了国际分工的格局。

如果忽略谁来生产产品的问题,从国际产品需求总量和设立贸易壁垒国家的消费总量来看,市场需求并不会因为贸易壁垒的存在而消失。贸易壁垒就好比在河流中筑坝,水流走不通这条路,就必定会寻找其他的路径。如果通过壁垒阻止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那么其他国家的产品必然会填补这一空缺。然而,目前其他国家并未进化出可以替代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和产能。因此,贸易壁垒实际上是打破了原有的贸易秩序,迫使参与者以自己当前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重新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和分配。作为拥有全产业链并且有20多年全球工厂地位的中国制造,在这场国际分工重新划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中国企业应该是大赢家。

中国的出口角色是在20多年前中国加入WTO并开始参与国际生产时建立起来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代加工领域。经过20多年的产业发展,中国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在质量和价格上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它们却一直没能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主要是因为生产设备属于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终端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庞大出口需求使得国内市场成为设备产品的销售大市场,所以说,中国的机电设备出口实际上受到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制约。

然而,贸易壁垒将改变国内市场结构。随着生活消费品和终端消费品的出口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国内市场对生产设备的需求会下降。另一方面,那些替代中国制造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往往缺乏加工设备。这样一来,对机电设备而言,国内市场需求在减小,而国际市场需求却在不断增大。此时,中国设备制造企业到了决策的关键时刻,必须考虑如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在与设立贸易壁垒的国家进行贸易斗争时,可以通过鼓励设备出口,甚至采用倾销战略,迅速占领生产设备的国际市场,从而带动部件、材料及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形成产业链出口。机电产品出口不仅能推动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变,促进出口产业的升级,而且能够绕过贸易壁垒,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产业链后花园!


“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2024-11-05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11月4日电,中国对外贸易中心4日发布信息称,第136届广交会共有25.3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首次突破2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头部跨国采购企业首次突破300家、达308家。

截至11月3日,第136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的25.3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增长2.8%。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占比超六成,共计16.5万人,增长3.7%;中东国家采购商数量增长最快,达3.4万人,增长32.6%;欧美国家采购商明显回升,到会5.4万人,增长8.2%。

广交会新闻中心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周善青介绍,本届广交会出口意向成交额249.5亿美元,较上届有所增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交占比过半,欧美传统市场成交实现增长。“本届到会境外采购商采购目标明确,合作意愿较强,后续通过实地验厂、深入对接后有望达成更多交易。”

本届广交会共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家企业参加进口展,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占比65.5%,RCEP成员国企业占比33%。俄罗斯、马来西亚、越南等展团企业与中国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土耳其、韩国、埃及等展团下届将继续组团参展。